全國首個跨省域智慧大腦上線

1月29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智慧大腦(一期)在水鄉客廳建設指揮部正式上線,這也標志著全國首個跨省域智慧大腦初步建成。
這項示范區新基建的重點項目旨在打通滬蘇浙數字空間“斷頭路”,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便捷、政府跨域協同治理更高效。
此次跨省域數據流通涉及部門較廣,包括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和滬蘇浙兩省一市、蘇嘉兩設區市、青(浦)吳(江)嘉(善)兩區一縣等三級八方大數據管理機構及51家業務部門,由于技術規范和數據標準不統一,存在網絡打通難、數據共享難、一體化場景協同難等問題。
為此,各方共建一體化云網基礎設施和長三角區域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支撐示范區智慧大腦成為“數據中樞”。
在云網基礎設施方面,兩省一市根據差異化的跨域網絡策略,實現政務網間、政務網與互聯網間的聯通,并綜合運用安全技術服務和密碼應用支撐服務等技術,有效保障跨域云網安全。
在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方面,打通三級八方18條數據鏈路、匯聚242項數據資源,已有效歸集并治理1億多條數據。
經過半年多的試運行,示范區智慧大腦已搭建起跨域一體化應用場景,覆蓋規劃管理、項目管理、生態環境、一網通辦、公共信用、產業經濟六大重點領域。
現場,打開智慧大腦跨域駕駛艙,就能進入各模塊一探究竟。一網通辦領域,兩區一縣已通過相互授予權限,各入駐1000多個事項、上線“一鍵填表”6個業務場景,有力提升示范區營商環境。
生態環境板塊接入兩區一縣水質、大氣、生態等監測網絡,開發生態環保監測分析和聯保共治兩大模塊,促進生態環境標準、監測、執法“三統一”。
公共信用方面,跨省域的涉企公共信用數據融合共享、公共信用報告統一查詢調用等功能已上線,還可鏈接“信用+金融”“信用+醫療”“信用+審批”等應用。
數字孿生場景正在探索搭建。
新基建催生了新制度。執委會與兩省一市大數據管理機構已簽訂跨省域公共數據“無差別”共享合作協議,明確共建數據共享交換機制、共推跨域一體化應用、共編跨域數據標準等工作任務。目前,已共同編制出臺基礎地理信息、公共信用信息歸集等方面的數據標準規范,這些制度創新將為長三角更大范圍乃至全國其它一體化區域提供借鑒。
接下來,各方正謀劃成立智慧大腦創新生態聯盟、建立數據開放實驗室,推進智慧大腦不斷迭代,賦能示范區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